产品列表 / products

首页 > 技术文章 > 液氮罐存储异常引发的生物样本损坏案例分析

液氮罐存储异常引发的生物样本损坏案例分析

点击次数:627 更新时间:2023-12-01

  生物样本的存储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液氮罐是常用的一种样本存储方式,其温度低、稳定性好的特点备受青睐。然而,近年来,由于液氮罐的存储异常,导致生物样本损坏的案例不断发生。本文将以一起典型案例为例,探讨该事件的成因及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期提醒生物样本存储的注意事项。

  2018年某大学生命科学实验室发生了一起液氮罐存储异常引发的生物样本损坏事件。该实验室涉及到多个实验室,共约有100名实验人员使用。据调查,该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液氮罐的存储技术不规范,管理混乱,加之实验人员对液氮罐存储的安全性认识不足,最终导致该事件的发生。

  首先,液氮罐的存储技术不规范是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液氮罐是通过液氮的蒸发来维持其内部温度在零下196摄氏度左右的设备。然而,在存储过程中,很多实验室存在着不合理的存储安排,未能将液氮罐放置在通风良好、避光和干燥的位置。更为常见的是,实验室人员未能按照正确方式补充液氮,导致温度波动,从而影响了生物样本的质量与保存时间。

  其次,管理混乱成为了导致该事件的主要诱因之一。实验室对于液氮罐的管理不够严格,缺少制度和规范的制定与执行。例如,没有建立液氮罐使用汇总表,也没有安装监测温度和液位的设备,导致实验室无法及时发现问题、监测问题和处理问题。

  最后,实验人员对于液氮罐存储的安全性认识不足,导致了生物样本损坏。有些实验人员甚至在使用液氮罐之前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液氮罐的标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也不熟悉。这种情况下,即使液氮罐存在故障,实验人员也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直到样本大量损坏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针对以上情况,出台规范和管理措施是的一步。在使用液氮罐时,实验人员应该首先接受专业培训,并建立相应的操作制度和规范流程。此外,在存储过程中要注意液氮的充足与及时补充,并对液氮罐的使用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更为关键的是,实验室需要将液氮罐的使用和管理纳入标准化体系之中,建立资产管理、使用档案、随机检查等多种制度和流程,严格普及并执行。

  总结而言,液氮罐存储异常引发的生物样本损坏事件是由多种原因综合作用而成。从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入手,出台相关规范和制度是防止此类事件的根本途径。只有不断加强液氮罐存储安全意识教育与规范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物样本损坏这一难题。mve液氮罐


15611258074
在线咨询
Baidu
map